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高考真的公平吗?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真的公平吗?
1、高考自上个世纪70年代恢复以来已经经历了四十多载,对于高考是否公平的讨论也从未断过,特别是在近些年来参加高考的人数剧增,竞争也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很多人会想尽办法在高考上加分。
2、在我看来公平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物,当然高考也不例外。但是高考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考试,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公平的,给了很多平凡家庭的孩子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3、既然是相对的公平,所以当然是存在不太公平的地方,这尤其体现在城市和农村的差异上,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大部分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是比较少的,这对于农村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说是不利的条件,也是不太公平的地方。
4、除此之外的不公平还体现在各省的考试难度以及录取情况,有些省份人数众多,但是高校很少,所以录取率很低,而一些发达城市集中了大部分的教育资源。
5、还有就是各种加分的政策不完善导致的高考的相对不公平,不过作为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一个权威考试了。
特别提示
本指南仅供参考。

求反映高校录取不公平的相关数据。
1.不公平的高考录取制度毁掉了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高校
有数字有真相,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2009在本地招生人数与人口大省山东录取人数的对比:
北京大学 (理工) 北京市录取 180人 山东只有 38人
清华 在北京录取(理工) 252 人 山东只录取 62人
复旦大学 (理工)在上海录取 340 人 山东只录取 32人
上海交通大学(理工)在上海录取 276 人 山东只有 99 人
很多省区录取的人数是个位数!
这种地域上的歧视导致了北大清华等中国名校在国际排名越来越差!
北大、清华、交大、复旦是全中国人民的大学,不是市属学校
2.名牌高校录取“偏心”大城市 代表谈教育公平
温俊义代表指出,当前,由于教育制度的体制性缺陷,同时由于公共教育资源不足以及教育市场化倾向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他举例说,2003年教育部宣布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当年北京市的入学率达49%(2004年达到52%),而云南省2002/2003学年的毛入学率仅8.64%。大学的本地生源比例分别是:北大17%,清华16%,北航13%,北理11%,复旦44%,上海交大47%,武大50%,南大55%,浙大61%。以2003年为例,北京市共有9万考生,但北大、清华分配招生指标,81个考生就有一个上北大、清华;而50万考生的河南仅168个招生指标,2976人才有一个上北大、清华。
温俊义代表认为,政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清楚认识到教育机会公平对人、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及整体效率的提高所起的巨大作用,否则就算教育投入再多,却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无视甚至歧视某些群体和地区,并且不惜牺牲这些群体或地区的利益”这种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公平的现象发生。
温俊义认为应该改革的是高考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目前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分配,最好能够按照考生数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额。换言之,就是要相对统一高校特别是名牌高校在全国的高考录取比例。
3、
高校招生按省分配名额不公平
在教育部网站的建议里面,网友认为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不公平,我国长期沿袭的录取名额分配,缺乏地域公平的考虑。由于各地的录取名额不是按照考生人数制定的,致使各地的录取率差异极大,发达地区比如上海、北京、天津等高考录取率达70%、80%。
而人口大省、考生众多的地区,恐怕达50%的就不多,这很不利于贫困、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移民频出的主要原因。
4、高考投档比例按1:1.2设置是极不公平的
无论是实行传统的“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投档方法,还是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法,每年都不可避免的使得相当一部分上线考生因高考录取规则的不当设置而无法进入自己喜爱的大学,甚至痛失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使学子十年寒窗付诸东流。
这个规则就是教育部门规定的高考投档比例:1:1.05~1.2!这种设置完全是从高校利益出发,实现高校利益最大化而无视考生利益制定的不公平也极不合理的游戏规则!
传统的“志愿优先,遵循分数”投档方法,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是很大的。如果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不准确,第二志愿录取的可能性就很小,因为人家第一志愿已经录取够了,根本不看第二志愿。 “平行志愿”,表面上看似是考虑了考生的利益,给考生带来了好处,但却风险更大。主要原因在于给某一院校投档时,不是按照其在本地招生实际数量投档,而是按招生数量105—120%的比例进行投档,这就意味着有5—20%的考生将被无情淘汰,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5、北京有1600万左右人口,去年北大、清华的招生指标有851个;河南有9700多万人口, 两校的指标却只有171个。北京1.7万个人中就有1个人能上北大、清华,而河南56.7万个人中才有1个人能有这样的幸运,机会相差33倍。高考分数线、录取指标地区间的不平衡,是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议论的焦点之一。代表们发出疑问:“为什么一样的分数,却会有不一样的命运?这太不公平了!”
由于北京、上海拥有的全国重点大学数量比其他省份多,重点大学录取投放大大向所在地倾斜,录取名额远远超过其他省份。因此,北京、上海的重点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比大部分省低几十分甚至上百分。例如,2005年北京文科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是486分,上海是497分;而河南是565分、四川是570分。
近年来“高考移民”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各地招生分数差异太大造成的。重点大学分数线和招生指标向大城市、文化发达地区倾斜,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不公平,容易导致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同样的分数,在湖北、山东、四川等地,只能上个普通的本科;而这样的分数,在北京、上海,能上北大、清华、复旦!而北大,不只是北京人的大学了;复旦,也不只是上海人的托儿所。这就如一场赛跑,生在山东的人,要跑10000米才能到达终点,而生在京城的人,只用跑1000米,就能到达终点。考生们命运的不公,在起跑的时刻,就已经注定。教育不公,是一个社会最大的不公。对考生地域歧视的教育顽疾,何时能消除?北京上海的考生,宁有种乎?
于是有很多人就提出了高考由国家统一命题,全国所有省市区全部纳入统考范围,录取时取消地域界限,按照分数高低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同时取消保送生、特长生和定向生的名额,取消高校的机动名额和点招资格。对欠发达地区,由国家
财政转移支付时加大的教育投入,帮助他们发展基础教育。但这种理论上讲,应该是考卷面前人人平等的,但各地教育水平不一样,如果全国统一分数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又很不公平,很可能出现能读好学校的全来自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都没有。所以这种全国统一命题,统一录取的提议是不可取的.
977招生网
高考对哪个省最不公平
977招生网(https://www.1739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对哪个省最不公平的相关内容。
高考对江苏省最不公平。虽然江苏省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但是江苏高考是非常吃亏的。江苏高考的普通高校与职校的录取比例是1:1,这样就表明有一半的学生一定要去读普通职高。江苏的一本录取率只有9.66%,考试的试卷也是省内单独出卷,难度非常大。
一、河南省
河南省高考的难度非常高,可以说是全国最高的,并且河南省的高考人数非常多,但是河南省的本科以及高校的录取率却比较低。因此河南省的学生在高考中非常吃亏,只有较少的一部分学生才可以到高校就读,并且河南省只有一所211大学。
二、河北省
河北省的高考难度也非常大,由于河北省的衡水中学每年都有许多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使河北省的优秀学生增多,所以这所中学的存在让河北省的高考难度更大,这样对其他的高考考生是非常不公平的。
三、山东省
山东省一直是全国高考最难的地区之一,每年有七八十万学生参加高考,并且优秀学生很多,所以该省的高考难度非常大。山东省的高校录取率非常低,这对学生是很不公平的。
四、湖北省
湖北省不仅高考难度大,还实行减招的政策,学生在省内的竞争力非常大。高校录取人数少,录取分数较高导,这对学生是非常不公平的。
以上就是977招生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977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77招生网:
www.173977.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